雖然台灣成為民主社會相對於其他民主國家的時間不算太長,但是我們大部分還是認為台灣是個民主的國家。從小我們就持續被灌輸民主的概念,我們在成為公民之後,都有投票和參選的權利。校園中也常利用班會時間選舉模範生、班級幹部和決定部分班級上的事物,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的民主,但就真的是校園民主嗎?
就字面上,民主就是以民為主。「民」就是人民,在國家中,人民就是構成國家最基本的元素;而「主」就是代表能有效且有效率的決定整個團體的公共事務。有人說校園就是整個社會的縮影,那我們就很清楚可以了解,校園民主就是校園中的成員可以有效且有效率的決定校園中的各個事務。
但是,校園中的成員又是誰呢?當然是行政人員、教育者(老師)和受教育者(學生)。雖然我們都知道,絕大部分的情況之下學生是為校園最主要的成員,但是目前的情況,掌握校園中大部分事務及資訊的人,卻不是學生而是行政人員和教師,而學生們都僅以自治組織的型態形成一個組織從學校方面得到一部分的資訊,例如班聯會或是學生會,而甚至有些學校根本沒有這類的組織。
這充分表現此種制度的制定者明確地認定學生沒有足夠的能力來參與校內各項事務的決策。他們認為學生自治只是教育中非必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在學校有意願或在承受較大的壓力的情況下才會開放給學生有參與決定校園中各項事務的權利。照大部分人的說法:「學生們現階段該做的事就是把書念好,其他的事交給老師們處理就好了!」表面上似乎對上述的事件有個合理的解釋,但實際上等於是剝奪學生對校園中公共事務參與的權利,雖然不一定每一件事物都能引起學生們的關注,但事實上,每一件事都和校園中的成員脫離不了關係!
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這種假校園民主,而是建立一個教職人員與學生平等的一套民主制度,而不是少數人來決定所有人的規則,更不是站在不平等的角度說:「你們(學生)是民,我們(教職人員)是主。」的制度下進行。在校園中的任何一份子都應當有權利及義務來參與校園公共事務的決定,我們都清楚了解,國家健全的民主體制有賴學校民主教育從小的養成,學校教育的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而學校的民主教育直接地影響未來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與處理的能力。雖然先前有許多法規來保障大學民主制度的完整,諸如:大學法、大法官釋字第三八二號等等,學生自治組織也來的比中學完整,但是在校務會議中影響力對於教職員還是顯得相對低落。這麼看來,即便是開放性極高的大學校園,離真正校園民主這段路還是顯得有段距離。也希望藉由本次論壇的活動,能提升學生們對於校園公共事務的熱忱與參與,也期望往後能對學校中不民主之處能提出質疑甚至去改變它,我們擁有的並不多,但是只要我們願意努力,相信一定會有支持我們的力量出現!
落實民主,應當從學校教育開始,釐清學生也是校園主體的一部分,讓學生從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學到民主的本質與概念,不能存有學生大部分未滿二十歲對社會沒有重大影響力的心態而忽略學生的人權,如此才能真正得到真正的民主,公民社會正義與人權才得以落實。
文/張育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