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班的成立是從九十八學年度開始的,主要由幾所特定的明星高中與大學合作成立的,主要目的莫過於培養國家頂尖的科學人才,提高下一代國家的競爭力。

 

培養菁英中的菁英 提早發現潛能

          科學班是一個新興的產物,為了資優生而設計,如果你在國中的成績有到達總成績排名前百分之十或是在國中資優班的競爭下能夠在班級得到排名前百分之五十的好成績,抑或獲選進入「國際國中生科學奧林匹亞競賽」國家代表決選研習營者,曾在全國競賽數理科目得前三名者,符合上任一條件的優秀學子就有資格報考科學班。

          科學班的課程安排是把高中三年以高速率在兩年間完成,餘下一年的時間則是安排為可先進入與學校合作的特定大學進修大學課程,但是身分仍然是高三生,只是可以先見習大學的課程,在往後進入大學時可抵部分學分。在這第三年的時間除了提早近入大學課程以外,還得做科學專業科目的實驗研究,增加實驗的經驗。

          在緊湊且充實的科學研究下,人文的素養依然相當重要,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是不可偏廢的,所以科學班仍然會有一定比例的人文教育,而不致培植出只是滿腦子科學理論、邏輯和公式的科學人,缺乏做人應有的人文素養。

 

訓練千里馬 牧場主人準備好了嗎

          培養高素職的專業科學人才,就像在訓練一匹千里馬一樣,首先要素質夠好,他本身就有能力跑,但這還不夠,他還必須要有一大片廣闊的草原,最好是永遠看不到邊界的草原,能讓他恣意的奔跑,還有,馬房裡不要放太多的草,促使他有動機跑到更遠的地方覓食,有更寬闊不同的視野。

          但是台灣的科學班真的已經營造出這樣專門訓練千里馬的環境了嗎?首先,篩檢素質的關卡重重,若是已經稍微經過雕琢的寶石要突破關卡或許不困難,但是等待著琢磨的璞玉卻未必能有眼光真正銳利的人能夠看出。

          整個環境真的適合辦理科學班?科學班應該是個需要相當具有遠見的政策,台灣是一個海洋型的國家,相當具有冒險犯難的精神,但是也相對的短視近利,對於這樣的科學班是否都有抱持著正確的態度,科學班是為了真正對科學熱衷研究的人,而不應該只是再創造出一個更高等的「考試資優班」而已。

 

資優班與科學班

          有人質疑,為什麼有了數理資優班還要再創造一個科學班,很多人的看法都是:科學班創立後成了一等資優班,原本的數理資優班則成為了二等的資優班了,在原本就有資優班的情況下,科學班似乎顯得多此一舉,科學班的前兩年和資優班是一樣的範圍一樣的科目,重複性很高,只是時間差了一年提早進入大學課程,如果只是為了提早進入大學,或許改善原有的跳級制度也是個不錯的方法,在高中第三年的期間是個相當尷尬的時期,不像個高中生也不是大學生,帶著高中生的名去念大學的科目及課程,這樣的制度系統真的有比較好嗎?況且大學課程只能在已被限制的合作大學裡修課,但是這群頂尖分子的第一志願莫不是台、清、交、成,對於不是和這些大學合作個高中生而言,他們或許會比較希望能夠以自己的實力早些進入心目中的大學而不只是在合作的大學裡。

 

人文教育

楊元寧曾表示:資優生必備人文教育,不能偏廢。

在科學班的創立目標就已經很清楚明白的說是要創造出有高度知識的一個完整的人,並且希望他們之後成就了能夠再來回饋社會,讓資源取之於社會用於社會。這是我們希望的目標,但是對於這樣的目標,卻該如何實踐,人文教育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文教育是一種環境的營造,人格的渲染,需要的教師就不只是專業學科的指導,還要包括有感染力的善的人格,最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在實施這樣的一串完整教育之後,在位者有自信能夠保證這群學生將來對社會的貢獻嗎?保證他們不會為社會帶來負面影響不會為國家帶來額外的負擔?

在電影中,超人和壞蛋都一樣有著強大的武器或能力,力量越強,影響的範圍越大,執政者是否對自己籌辦的教育有這樣的信心,教育出來都是有善的影響會回饋於社會的超人,而不是占用資源破壞環境的壞蛋。

 

矛盾下的壓力

科學班的成立目標是為了研究科學,但是家長期望與學生的目標卻不完全是如此,肯定還是有很多人把它當作「考試資優班」看待,在台灣的傳統價值觀就是考醫科,而不是研究科學,這樣將會造成學校與學生的方向及目標的錯亂,而傳統的資優班目標明確,就是為了電機或是醫科而努力,與家長期望和學生的目標一致,努力的方向較為明確。

另外,科學班還有一個特點:它不但比其他班級的學生少了三分之一的上課時數,而且高三的課程內容又都不在高中範圍內,對於大學課程及科學研究所需要花的時間亦不在話下,但是這樣對於高三考大學的他們是否將會造成極大的壓力,時間的分配應該是好好努力新的課程及研究,還是該回來複習即將一場影響一生的大學考試。高三的課程對升大學沒有極正相關的影響,是否會影響學生在高三時的上課心態,而失去最初的本意。

 

資源該不該集中

對於能夠進入資優教育中的學生,在本身體質上就有很大的優勢了,再家庭環境應該都有一定程度的資源供給,在本身除了聰明以外,應該還有一樣能力是他們比別人強的──資源的善用,他們不只會把現有的資源發揮到淋漓盡致,甚至還能夠自己上網或是到讀書館另外找到很多免費而有用的資源,它們能夠善用這些額外的,甚至是比較隱藏性的資源,我想這也是他們能夠成為資優生的原因之一吧,既然他們有了這樣的能力,而大多數的學校也都有設立數理資優或是與文資優班級,那一定要再另外撥經費再成立另一個資優班嗎?或許可以把這些的資源用來成立資源班,幫助那些比較弱勢的學生,加強他們的能力,這才是更貼近普及教育的意義吧!

 

科學班將是教育上的另一批白老鼠

          對於科學班總體的好壞還無法很明確,有太多因素影響了,確切的影響總是要等到實驗結果出來才較能真正的明白。

          台灣的科學班並不是首創,還有一些西方國家都有所謂的科學班,但是在整個教育的體制上不同,民族性與傳統觀念的差異,一味的模仿不是個好方法。以美國而言,升大學的機制並不像我們考學測、指考,而是以個人申請的方式進入學校,而且他們的科學研究是讓真正對科學有熱情的人在假期間到大學進行研究,是主動的研究而非台灣式的編入普通高中正式的班級當中。等著九十八學年的科學班畢業之後,初步的成果就顯而易見的,這樣的制度好壞就得看他們表現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eedomsky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